2011年11月16日 星期三

蛻變,當老畫家遇見他內在的孩童("蛻變" 鍾奕華個展)



      創作,指的是:創新的作品。既名為創,免不了會有破、有傷,銳意革新才有所得。這對於沒有基礎的新手,是容易的;彷彿只要不同,就可以佔盡利基。對於老手,特別是科班出身教養完整的老手,就有很多看不見的障礙要穿越,非得搏命一擊全力以赴才得些微的蛻變,並不容易。

      生於緬甸,在藝專畢業,鍾奕華實實在在是台灣科班出身。1992年第一次個展,同年作品進入太古佳士得香港春拍,作品質量確有可觀,首展距今將近20年,不可不稱為老手。這樣的創作者,卻將這次的個展稱為「蛻變」,怎麼說?

      出身學院,對於美術史上流派變遷,各家風采的涉略與研究,當然必不表淺。所以之前的創作要附麗於或表現主義或印象派或寫實,技法的純熟一點不是難事。重點是這樣創作理所當然,但專屬於創作者的獨創性呢?怎樣去看見?

      當創作者的心裏有個觀賞者時,他的目標在外,他的呈現有個關注的眼睛,自不免會受人關注而影響。所以作品的曼妙、精巧、或是落落大方,都有個準繩。鍾先生的作品藏家如雲,眼光獨到刁鑽,自不免有鞭策之意。但對於藝術高度的追求,則無法假以外力。唯有創作者孤獨面對。在放下畫廊的經營,偕同妻子南下定居後,沒有了外界人情世故的干擾,心也就靜了。畫畫,回到了單純的人畫兩忘的境地。此時,畫作變了。

       向來被視為討巧的金色被用上了,用來讚美隨筆畫出的豐腴女體,在奔放貴氣的用色外,又巧妙的回歸到向女性的、原型、瑪莉亞、大地之母致敬。卻更奔放,更源自於孩童時期對母親飽滿的愛意。

      他運用了點描法,卻絲毫不見秀拉Georges Seurat的規矩自制,反而是讓南台灣的陽光與色澤佈滿畫面,熱力十足,非常罕見。即便是以台灣鄉村為主題的早期台灣畫家,也不曾以如此「艷色」揮灑,這自然是融合了畫家血液中的南洋養分、童年記憶,以及美感經驗而成。

      在他的畫作中,植物是巨大的,大甚於城市。這也是孩童的觀點,近的巨大些,遠的渺小些。或在油彩上刮出線條,改變圖與地的賓主關係,創造曖昧的平面空間感,或是油彩平塗,敷色時,卻故意對比色並置,創造刺激的平面錯視,運用野獸派的用色卻回到了印象派的視覺感,有些部分甚至運用硬邊處理,這也日本浮世繪被印象派轉換的技法處理,把大膽活跳的艷色以線條穩住,但不求沉穩。

      如同他在藍色沙發上,放進充滿童趣的抱枕。這就是老畫家遇見內在的孩童,他們在畫裏彼此相愛。自此,這畫家已不再被他傳統的教養束縛,相反的,他巧妙的轉換了,創新了。這是確實是他的「蛻變」。更讓我好奇的是,蛻變之後,他還將怎樣揮灑?期待。

2011年6月30日 星期四

當鏡頭不再紀錄,讀者請自行賦予意義(推薦:鄭文絜攝影展)

當攝影術被發展出來,就都是紀錄。盧米埃紀錄了工人離開工廠,X光片紀錄了身體內部,安瑟亞當斯紀錄了大山大水,布列松紀錄了決定性的瞬間,郭英聲紀錄了這世界與他相逢的心象,張雍紀錄了遙遠的精神病院。然後呢?

有了google map之後,地球應該沒有謎樣的魔島了吧?有了flickr之後,所有的素人都是攝影師,繁花盛開,不復見荼蘼。這是個失焦的年代,沒有人幫你聚焦,請自行確定你的焦點吧!

所以,鄭文絜的鏡頭不再往紀錄式的語言走。又何必?讓我們來再現吧!不是再現那些已經存在的事物,而是開始建構概念中的場景。也許是接近劇場?也許是接近設計?接近別人做過的陳腔濫調?或是完全陌生的夢境?都可以。

夢境般的糖霜色的泡棉之間夾了個娃娃?意思是?指涉的是?讀者請自行賦予意義。在超級市場中商品鼠系般蔓延的層架,半裸的男子被夾死了嗎?跟邪惡的美帝對第三世界的宰制有關嗎?討論的是關於男性父權角色在當代的意義嗎?讀者請自行賦予意義。

離開了電影羅馬假期場景的偉士牌機車旁,站立一名展現女體的白皙女性?看起來像是再現了早期北投煙花女子與馬夫的關係,但馬夫不再,包裹女體用的女裝顯得昂貴,所以並不指涉性工作者權力的討論?還是透過「街頭即劇場」這樣的再現手法,呈現村上春樹短篇中為自身的慾望而隨機挑選男性上床並透過索取夜渡資讓兩者的權利義務得以合理化的都會新女性?讀者請自行賦予意義。

還有許許多多的場景正在展演。
讀者請自行賦予意義。



鄭文絜攝影展
碎片, 我=Fragment, Me

開幕酒會:2011/06/18 7:30pm-9:00pm
展期:2011/06/13 ~ 06/30
每日開放時間:週一~週日, 1:00pm-7:00pm
opening reception: Saturday, 2011/06/18, 7:30pm-9:00pm
duration: 2011/06/13 ~ 06/30
hours: Mon-Sun, 1:00pm-7:00pm

2011年6月4日 星期六

鍾伸 x 羅品喆 創作之pook magzine




2008年11月出版。

完全是個理想化過頭的創作。僅此一期。

把雜誌當成海報書出。

創作過程非常過癮!

感謝出資的老闆── 鍾伸。及其夥伴胡玫。及一竿子甘願被我好好利用的朋友們。

bedohave Calvin x 羅品喆 創作之「關係密碼」 課程

Decoded your relationship

此為課程之部落格。

為2008年正式開始,在台北、廣州、台中開過課。

至2010年改版為「讓愛自由 Let free of  love 」。

http://letfreeoflove.blogspot.com/

六月份將於台北開新班。

Muchomucho Cafe X 羅品喆 之拼貼牆


裝置在mucho mucho cafe之拼貼牆。

胡至宜 x 羅品喆 創作之口袋小書「大象散步」。

來散步吧,跟大象一起 by Joyce 喬宜思

2010年1月1日發行。

《大象散步》,是資深創意人、《PPAPER》、《AANGEL》、《PPAPER BUSINESS》發行人胡至宜,與資深廣告導演羅品喆的雙人短篇創作,相同的題目,截然不同的敘事手法,發展出完全不一樣的短篇創作,看似兩條平行線,彼此間卻隱約有著微妙的牽引。生活中種種的元素,都化身成為寫作的題目,創作發揮的主軸,透過兩位創意大師幽默、詼諧、輕鬆、隱喻,又充滿想像意境的文字,將沈悶生活,透過不同的人生觀,做了最趣味的詮釋,無疑是最佳的疏壓文學,也是創意人首推的最佳口袋禮物書。

Robin X 羅品喆的裝置作品──「A conversation with M」的前端思考。


2010年4月羅品喆於台北貝瑪藝廊展出的裝置作品──「A conversation with M」的前端思考。 


於展覽期間有一些觀賞者的演出也成為\一種創作的對話。


以下是好友羅賓的版本。我認為這是「唐吉柯德版」。:)

郭文祥x羅品喆 創作之"Le livre d'artiste"──變形記演講計畫


這是我與版畫家郭文祥在2010年5月於台北貝瑪藝廊中展出,
一件"藝術家創作書Le livre d'artiste"。


作品名為──變形記演講計畫。

2011年5月7日 星期六

弟弟。空屋。通往地下室的水池。


那天,經過空屋,順手拍下了這張照片。只覺得眼熟,不祥,莫名所以。也沒多想,貼到flickr上。

今天中午,看到保羅奧斯特的新書,隨手翻翻,一看到空屋的字眼,就放下書來。煩躁。莫名所以。

昨天晚上,打電話給母親,問到她回鄉下探親,一切安好。沒代誌。錢夠不夠用,我問她,說要轉帳給她,她要我留著錢,反覆推拖。她終於答應收下。然後她問到我,去廣州的弟弟怎樣?

什麼怎麼樣?我問。

發生了什麼事了嗎?我問。

沒有。只是她也問不到消息。因為弟弟只打電話給「他兒子」,沒打給「他老媽」。

我笑了。沒事就是好消息。不是嗎?就是過日子嘛。稍安她心之後,我掛完電話,忘了這事。

現在想起來,是這樣的。不到十歲的時候,我是孩子王,總會帶著兩個弟弟到處遊玩,逃家也罷,玩得頭破血流也罷,有段時間總是一起。

直到有一次,他們離開我的視線,跑進一個空屋,下到積水的地下室,被積水帶跑了,快淹死了,我救起小弟,也嚇壞了我們三個。

那個黑黑的地下室,一直被我所記得。我學到我的能力有限。我能給的有限。生命沒有誰應該把誰背起來一輩子的。即使是兄弟,即使是兒子。有機會在游泳池學會游泳,就好好學會游泳。免得貪玩跑到地下室時,被積水給淹死。誰也救不了你。你得先自己救自己。

我的弟弟生意失敗,困居三年。現在離鄉去大陸了。好壞未知,但總是去學游泳。我也心有掛記,但也只能往好處想。

雖然如此。媽,別想太多,母親節快樂!


 #來樂斯遊樂場
‪#‎羅品喆‬
‪#‎肉制作‬

2011年5月4日 星期三

跟書毅(周先生)的合作──2

很多時候創作是一種分不清彼此的合作。書毅從舞蹈的角度進入到影片的創作上來,而我也學著從影片的角度去看舞蹈。過程中,有時他比我還堅持影片該怎麼拍,而我卻堅持要透過影片讓觀眾可以感受到他身體的舞動。

很有趣的交集。


這個紀錄短片是林立銘(max)先生導演。好力客的高立先生拍攝。

2011年5月3日 星期二

跟書毅(周先生)的合作──1

能夠跟周書毅先生合作,真是一大豐收。年輕的他帶來很多的衝擊。在腳本前的會面中,他帶來很多很棒的想法。沒有限制、專注在可能性,他只定睛在如何突破!甚至是對困難毫無畏懼。

這是拍片前跟他的討論片段。



這個紀錄短片是林立銘(max)先生導演。好力客的高立先生拍攝。

2011年5月2日 星期一

2011年4月9日 星期六

正在看──横尾忠則的Y字路

是先喜歡横尾忠則的海報,然後才知道寺山修司的,卻又因為寺山修司,而更喜歡横尾忠則。

但很多時候,我僅僅是被他的怪異吸引,而沒有愛上。

前兩天,在誠品又再度翻到他的畫冊「Y字路」。因為不是第一次碰到,於是認真的考慮要不要把握這個緣分。跟這本書的緣分。最後買了。

很喜歡他的畫。很多私人的理由。會被帶進棺材的理由。

它讓我想起幾件事;一是、有一年在上海拍片,需要一個場景,是賽車用的道路,要一個髮夾彎,要足夠甩尾。覆勘景時,當鏡位擺好,我就愛上了那棟樓。後來在我拍攝的時候,有個女人在那樓的陽台上,拿著棉被掛在窗格上。有人急著要她進屋去,想她已經入鏡了。我倒是無所謂,反正後期(電腦修片)可以把她修掉。但我喜歡她那一派輕鬆,早已經被鏡頭收到底片了。

那片子並不愉快,我手上也沒有最後的成品。這髮夾彎,就是「Y字路」。

第二、看了他的畫,讓我又想畫油畫了。六月搬完家,會給自己一個畫畫的空間。

第三、那天、前兩天的前兩天,跟友人步行溫泉路。在某個轉彎處,看見一個石敢當。小時候住北投總常在路邊看見石敢當,各式各樣。這石敢當上寫著日本時代的銘文。黒黝黝,很有味道。竟然沒有被移走。很妙。

我走開之後,回頭,這石敢當小小,眼前看見的,就是Y字路。


‪#‎羅品喆‬
‪#‎肉制作‬

 #來樂斯遊樂場

2011年2月26日 星期六

不如我們重新開始

有三年多的時間,我跑去寫雜誌了。blog就停了。等我不寫雜誌了,過去的blog也不想更新了。等我想更新了,也沒有想寫什麼。

過去的,總會過去。不如,我們重新開始吧?如何?